法華經 28. 普賢菩薩勸發品
妙 法 蓮 華 經 卷第七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 普賢菩薩勸發品 第二十八 <後秦 龜茲國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344~413) 奉詔譯>
[7-28-01] 爾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聞,
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來。
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
又與無數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衆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
到娑婆世界耆闍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繞七匝,
白佛言:
「世尊!我於寶威德上王佛國,遙聞此娑婆世界說法華經,
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衆共來聽受,
唯願世尊當爲說之。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7-28-02] 佛告普賢菩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
當得是法華經:
一者、爲諸佛護念,
二者、殖衆德本,
三者、入正定聚,
四者、發救一切衆生之心。
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7-28-03]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
「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
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
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爲魔所着者,若夜叉、
若羅剎、若鳩槃茶、若毘舍闍、若吉遮、若富單那、
若韋陀羅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
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
與大菩薩衆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
亦爲供養法華經故。
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
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
與共讀誦,還令通利。
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
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卽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爲旋陀羅尼、
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得如是等陀羅尼。」
[7-28-04] 「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
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
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
以一切衆生所憙見身,現其人前,而爲說法,示教利喜,
亦復與其陀羅尼呪,得是陀羅尼故,無有非人能破壞者,
亦不爲女人之所惑亂,我身亦自常護是人。
唯願,世尊!聽我說此陀羅尼呪。」
卽於佛前而說呪曰:
[7-28-05] 「阿檀地(一) 檀陀婆地(二) 檀陀婆帝(三)
檀陀鳩舍隷(四) 檀陀修陀隷(五) 修陀隷(六) 修陀羅婆底(七)
佛馱波羶禰(八) 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九)
薩婆婆沙阿婆多尼(十) 修阿婆多尼(十一) 僧伽婆履叉尼(十二)
僧伽涅伽陀尼(十三) 阿僧祇(十四) 僧伽波伽地(十五)
帝隷阿惰僧伽兜略阿羅帝婆羅帝(十六)
薩婆僧伽三摩地伽蘭地(十七)
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十八)
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少/兔]伽地(十九)
辛阿毘吉利地帝(二十)」
「아단디 단다바디 단다바제 단다구사례 단다수다례
수다례 수다라바디 붓다파선네 살바다라니아바다니
살바바사아바다니 수하바다니 싱가바리사니
싱가널가다니 아싱기 싱가파가디 제례아다싱가도랴
아라제파라제 살바싱가삼마디가란디 살바달마수파리
찰제 살바살타루다교사랴아도가디 신아비기리디제」
adaṇḍe daṇḍapati daṇḍāvartani daṇḍakuśale daṇḍasudhāri
sudhārapati buddhapaśyane sarvadhāraṇi āvartani
saṃvartani saṃghaparīkṣite saṃghanirghātani
dharmaparīkṣite sarvasattvarutakauśalyānugate siṃhavikrīḍite
anuvarte vartani vartāli svāhā
[7-28-06]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
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
應作此念:
『皆是普賢威神之力。』
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
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
爲諸如來手摩其頭。
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
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衆伎樂而來迎之,其人卽着七寶冠,
於婇女中娛樂快樂;
何況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
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爲千佛授手,
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卽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
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衆所共圍繞,
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
正憶念,如說修行。」
[7-28-07]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
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
[7-28-08] 爾時,釋迦牟尼佛讚言:
「善哉,善哉!普賢!汝能護助是經,
令多所衆生安樂利益。
汝已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深大慈悲,從久遠來,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而能作是神通之願,守護是經。
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者。」
[7-28-09] 「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
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
如從佛口聞此經典;
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知是人,佛讚善哉;
當知是人,爲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
當知是人,爲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如是之人,不復貪着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
亦復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若屠兒、若畜猪羊雞狗、
若獵師、若衒賣女色—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
有福德力,是人不爲三毒所惱,亦復不爲嫉妬、我慢、邪慢、
增上慢所惱,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7-28-10]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
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
『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
當坐天人大衆中師子法座上。』」
[7-28-11]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
是人不復貪着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
亦於現世得其福報。
若有人輕毀之,言:
『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
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
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
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
此人現世得白癩病。
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踈缺,醜脣、平鼻,手腳繚戾,
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
諸惡重病。
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7-28-12]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恒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
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
[7-28-13] 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
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
作禮而去。
<普賢菩薩勸發品 第二十八 畢>
<妙法蓮華經 卷第七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