대반열반경

南傳 大般涅槃經 (通妙 譯)

청암(靑巖) 2015. 9. 8. 20:15

(南傳) 大般涅槃經

(Mahā Parininirvāṇa Sūtra महायान 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

<通妙 >

 

第一 誦品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之靈鷲山

其時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欲征伐跋耆人

於此彼如是言

彼等雖有如是大神力大威力

我欲伐此跋耆人

我欲根絕跋耆人

我欲令滅亡跋耆人

我欲令致破滅跋耆人

 

於此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

告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

婆羅門汝詣世尊之處詣已頂禮世尊之足

而以我言問無病無惱起居輕快有氣力安穩樂住

而言

世尊韋提希子摩揭王阿闍世頂禮世尊之足

問請世尊無病無惱起居輕快有氣力安穩樂住

而又如是言

世尊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欲征伐跋耆人

彼如是言

彼雖有大神力大威力我欲伐此跋耆人

我欲根絕跋耆人我欲令滅亡跋耆人

我欲令致破滅跋耆人」』

而世尊之所教誡善憶念以告我

因世尊不說虛妄

 

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應諾韋提希子

摩揭陀王阿闍世曰唯然

則裝備莊麗眾多之乘俱自己登乘莊麗之乘俱

離開王舍城向靈鷲山出發

乘俱行至可行之地下乘俱步行至世尊之處

向世尊問訊互具交換感銘之語後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作如是言

瞿曇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頂禮瞿曇之足

問請世尊無病無惱起居輕快有氣力安穩樂住

瞿曇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欲征伐跋耆人

彼如是言

彼雖有大神力大威力我欲伐此跋耆人

我將根絕跋耆人我欲滅亡跋耆人

我欲令致破滅跋耆人』」

 

其時尊者阿難立於世尊之後為世尊搧扇

於此世尊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常集會多集會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常集會多集會

阿難跋耆人常集會多集會之期間

可預期跋耆人之興盛應無衰亡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之團結會集合同共起

為跋耆人所應為之要事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團結會集合同共起

為跋耆人所應為之要事

阿難只要跋耆人團結會集合同共起

為跋耆人所應為要事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未制立之國法輕易制立

已制立者輕易廢棄

尊崇實踐往昔跋耆人所制立之法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未制立之國法輕易制立

已制立者輕易廢棄

尊崇實踐往昔跋耆人所制立之

阿難只要跋耆人未制立之國法輕易制立

已制立者輕易廢棄

尊崇實踐往昔跋耆人所制立

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尊敬尊崇

供養跋耆人之跋耆大老而應聽聞彼等之言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尊敬尊崇供養跋耆人之跋耆大老

而且應聽聞彼等之

阿難只要跋耆人尊敬尊崇

供養彼跋耆人之跋耆大老而且聽聞彼等

阿難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無以暴力捉出

拘禁跋耆宗族之婦女童女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無以暴力捉出

拘禁跋耆宗族之婦女童女

阿難只要跋耆人無以暴力捉出

拘禁跋耆宗族之婦女童女

阿難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尊敬尊崇奉持內外

跋耆人之跋耆塔廟而且不廢以前之施與

以前所為適法之祭祀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尊敬尊崇奉持內外

跋耆人之跋耆塔廟而且不廢以前之施與

以前所為適法之祭祀

阿難只要跋耆人尊敬尊崇奉持內外

跋耆人之跋耆塔廟而且不廢以前之施與

以前所為適法祭祀

阿難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阿難汝曾聞跋耆人對阿羅漢善俱正當之保護守護

護持耶

使得未來此領內之阿羅漢能來

已來此領內之阿羅漢能安樂而住耶

世尊我聞跋耆人對阿羅漢善俱正當之保護守護護持

使得未來此領內之阿羅漢能來

已來此領內之阿羅漢能安樂而住

阿難只要跋耆人對阿羅漢善俱正當保護守護護持

使得未來此領內之阿羅漢能來

已來此領內之阿羅漢能安樂而住

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其時世尊言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曰

婆羅門一時住毘舍離之沙蘭它它廟時

於其處我為跋耆人說此七不退法

婆羅門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於跋耆人之間

且跋耆人善奉行此七不退法

則應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

如是言已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曰

嗚呼瞿曇唯具一不退法

則可預期跋耆人之興盛而非衰亡何況言至具七不退法

嗚呼瞿曇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依戰爭

外交以外若不依於離間不和實不可能征服跋耆人

我行矣嗚呼瞿曇我甚忙多所為事

世尊曰

婆羅門當知時宜

於此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歡悅世尊之言起座離去

 

於此世尊於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羅門離去不久

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汝往告住王舍城附近之諸比丘皆會集講堂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曰唯然世尊

則往告住王舍城附近之諸比丘皆會集講堂

回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阿難白世尊言

世尊比丘眾已齊集請惟知時宜

其時世尊即從座起而往講堂坐所設座已

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我將宣說七不退法且諦聽善憶念

諸比丘應諾世尊曰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常集會多集會

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常集會

相起相盡力於僧伽職務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依照未制立者不制立

已制立者不廢實行所制立律法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恭敬尊崇供養年高德重

富於經驗之諸長老僧伽之師父僧伽之導師

並聽受彼等忠告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生起導致生死輪迴之貪慾

不為此所支配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仍樂住阿蘭若

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善護其念

使得未來之良善同梵行者能來

已來之良善同梵行能安住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於諸比丘中

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

諸比丘則應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諦聽善思念

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喜俗務不喜沾染俗務

諸比丘則應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喜愛閒談不喜愛閒談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喜好睡眠不喜好睡眠

懶惰之期間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喜愛社會交往

不好社會交往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懷持邪惡欲望

不陷於邪惡欲望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與惡人為友

不與惡人為同伴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因到達小特殊之境地

而中途停止至涅槃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於諸比丘中

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

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諦聽善思念

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持信心有慚有愧多聞精進

注意周到多智慧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於諸比丘中

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

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諦聽善思念

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修思念意覺(覺支)

修擇法覺意(擇法覺支)修精進覺意(精覺支)

修喜悅覺意(喜覺支)修靜安覺意(輕安覺支)

修三昧覺意(定覺支)修捨覺意(捨覺支)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於諸比丘中

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

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七不退法且諦聽善思念

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修無常想修無我想修不淨想

修邪念危險想修捨離想修心清淨想修涅槃想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於諸比丘中

依此七不退法諄諄相教訓

諸比丘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一一

諸比丘我將宣說其他之六不退法且諦聽善思念

我當說

彼等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於公開場合或私下間

均能於同梵行者表現仁慈之身業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於公開場合或私下間

均能於同梵行者表現仁慈之口業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於公開場合或私下間

均能於同梵行者表現仁慈之意業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得公平分配及與持戒者

同梵行者分享從僧伽所獲得之規定淨物

乃至鉢中之所有物等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於公開場合或私下間能與同

梵行者修習不斷不壞不染不穢及導致戒定增長

為自由人智者所稱讚之戒律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諸比丘不論於公開場合或私下間

能與梵行者執持導致涅般之聖見

行其可導致完全滅苦之正見

諸比丘則應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諸比丘只要此六不退法存在於諸比丘中

依此六不退法諄諄相教訓

則可預期諸比丘之興盛而非衰亡

 

一二

世尊住王舍城靈鷲山與諸比丘宣說如是之法要

有關此是戒此是定此是慧

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

見漏及無明漏等之諸漏解脫

 

一三

爾時世尊於王舍城隨意住已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菴摩羅樹園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曰唯然世尊

於是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菴摩羅樹園

 

一四

於此世尊住菴摩羅樹園之王宮

世尊住菴摩羅樹園之王宮已向諸比丘宣說如是之法要

有關此是戒此是定此是慧

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

見漏及無明漏等之諸漏解脫

 

一五

爾時世尊於菴摩羅樹園隨意住已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那爛陀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那爛陀村

於此世尊住那爛陀之波波利菴婆林

 

一六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世尊之處

詣已頂禮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於世尊有如是信心

於過去未來及現在於任何之沙門

或婆羅門亦無有如世尊之偉大及更高深之正覺(智慧)

舍利弗汝所說如師子吼是偉大而勇敢

舍利弗實然汝說出喜不自勝之言

我於世尊如是信心

於過去未來及現在於任何之沙門

或婆羅門亦無有如世尊之偉大及更高深之正覺

舍利弗汝過去長久之間知諸阿羅漢等正覺者

汝是否以汝之心了知彼等之心

彼世尊是如是戒彼世尊是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

如是之解脫耶』」

不然世尊

舍利弗未來久長之間知諸阿羅漢等正覺者

汝是否以汝之心了知彼等之心

彼世尊有如是戒彼世尊成就如是法如是行

如是如是之解脫耶』」

不然世尊

舍利弗今我是阿羅漢等正覺者

汝是否以汝之心了知我心

世尊是如是戒世尊是如是法如是慧如是行

如是之解脫耶』」

不然世尊

於是舍利弗汝是不能以汝之心了知過去未來

現在之諸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心

然者舍利弗

今何故汝所說如師子吼是偉大而勇敢耶

汝何故說出喜不自勝之言

我於世尊如是信心

於過去未來及現在於任何之沙門或婆羅門

亦無有如世尊之偉大及更高深之正覺(智慧)』」

 

一七

世尊我不能了知過去未來現在諸阿羅漢

等正覺者之心我唯知次第之法

世尊譬喻國王有城市於邊境城基城壁與城樓

門皆甚堅固且唯有一門

其處有聰明多智熟練之守門者拒絕不認識之陌生人

唯容許認識者進入

當巡迴彼城之周圍不見彼城壁相接處

或有裂開之孔隙可讓小貓出入彼如是知任何大生物

欲出入此城市皆應由此門出入

世尊我知次第之法亦如是

世尊我知過去之諸阿羅漢等正覺者

彼世尊由於捨棄能使智慧證悟羸弱之五蓋

掉悔睡眠疑惑令心善住於四念處

如實修習七菩提分而成就無上之等正覺

世尊我知未來之諸阿羅漢等正覺者

彼世尊由於捨棄能使慧證悟羸弱之五蓋

令心善住於四念處

如實修習七菩提分而成就無上之等正覺

世尊我知現在之阿羅漢等正覺者世尊

由於捨棄能使智慧證悟羸弱之五蓋令心善住於四念處

如實修習七菩提分而成就無上之等正覺

 

一八

於此世尊住那爛陀波波利菴婆林為諸比丘宣說種種法要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修習戒成就

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

無漏等諸漏解脫

 

一九

爾時世尊隨意住那爛陀已

言尊者阿難曰阿難我等往赴巴吒釐村

尊者阿難應諸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巴吒釐村

 

爾時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聞世尊到達巴吒釐村

爾時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

卻坐一面坐已

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白世尊言

世尊慈愍懇請世尊到我等村上休息堂

世尊默然而許可

 

二一

爾時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知世尊許可即從座起

敬禮圍繞世尊而往休息堂至已於休息堂鋪設諸敷具

安置水瓶并懸掛油燈已彼等再詣世尊前詣已敬禮世尊

卻立一面

立一面之巴吒釐村優婆塞等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休息堂鋪設諸敷具安置水瓶并懸掛油燈已

世尊今請世尊之適宜時

 

二二

爾時世尊著下衣持衣鉢與大比丘眾俱往赴休息堂

至已洗足進入休息堂靠近中央柱面東而坐

比丘眾亦洗足入休息堂靠近西壁繞世尊面東而坐

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洗足入休息堂靠近東壁

向世尊面西而坐

 

二三

爾時世尊告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曰

居士等此是犯戒行惡之無戒者有五失何等為五耶

居士等先是犯戒行惡之無戒者

因為放逸懶惰而陷於窮困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一失

復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惡名遠播

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二失

復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無論參加任何社團

如剎帝利婆羅門居士或沙門彼皆自覺不安

心意不定

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三失

復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死時惱亂不安

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四失

復次居士等犯戒行惡之無戒者身壞死後生於惡生

惡趣苦趣地獄

此是行惡無戒者之第五失

居士等此等實犯戒行惡無戒者之五種失

 

二四

居士等由戒之修行此是持戒者之五得何等為五耶

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因為勤勉精進獲大財富

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一得

復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善名遠播

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二得

復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無論參加任何社團

如剎帝利婆羅門居士或沙門

彼皆有自信力而心志安泰

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三得

復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死時不惱亂

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四得

復次居士等守戒行善之持戒者身壞死後

生於善處天界

此是守戒行善持戒者之第五得

居士等此等是守戒持戒者之五得

 

二五

爾時世尊對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開示法要至於深夜

忠告鼓勵使彼等皆大歡喜並使之離去

居士等已至深夜應知時宜

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於巴吒釐村之優婆塞等離去後即入靜室

 

二六

爾時摩揭陀大臣須尼陀與禹舍為防禦跋耆人之侵入

於巴吒釐村築城塞

其時有眾多之天神於巴吒釐村計劃數千之宅地

屬於有力天神之宅地

彼等則勸引有力之國王大臣往此處建築住宅

屬於中等天神之宅地

彼等則勸引中等之國王大臣往其處建築住居

屬於下等天神之宅地

彼等則勸引下等之國王大臣往其處建築住居

 

二七

爾時世尊以超人清淨之天眼

見彼數千之天神於巴吒釐村構劃宅地

世尊於晨早時分起來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在巴吒釐村建築城塞者是誰耶

世尊摩揭陀之大臣須尼陀與禹舍

為防禦跋耆人之侵入於巴吒釐村建築城塞

 

二八

阿難摩揭陀大臣須尼陀與禹舍為防禦跋耆人

於巴吒釐村建築城塞彼等恰與三十三天神談約

如是阿難我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有數千之天神

於巴吒釐村築劃宅地

屬於有力天神之宅地彼等則勸引有力國王大臣

往其處建築住居

屬於中等天神之宅地彼等則勸引中等國王大臣

往其處建築住居

屬於下等天神之宅地彼等則勸引下等國王大臣

往其處建築住居

阿難當聖者常往還及商賈聚集時

此巴吒釐子城則成為大都市及物貨之集散地

此巴吒釐子城有三種危險

一即由火二即由水三即由朋友之不和

 

二九

爾時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及禹舍詣世尊之處詣已

互與世尊問訊交談禮儀之語後卻立一面

立於一面之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及禹舍如是白世尊言

願尊者瞿曇與大比丘眾俱今日赴我等住家納受供餐

世尊默然承諾

 

爾時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及禹舍知世尊之承諾則各自還家

歸家後即備辦美味之嚼食噉食已來白世尊言

世尊食事已備請知時宜

爾時世尊於清晨著下衣持鉢

與比丘眾俱往赴摩揭陀大臣須尼陀禹舍之住家

至已坐於所設之座摩揭陀大臣須尼陀禹舍

對於以佛陀為上首及比丘僧親手供奉美味之嚼食

噉食以至滿足為止

摩揭陀須尼陀禹舍見世尊食竟洗手及鉢

取一低座坐於一面

 

三一

對於坐於一面之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及禹舍

世尊以此偈讚曰

任何之智者  居住於此地

 其處持淨戒  守護梵行者

 其處有都神  供養於彼等

 互尊互相敬  互敬互崇重

 如是慈待彼  如母抱己子

 為神所惠顧  則見常幸福

 

世尊以偈讚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及禹舍已

即從座起而行去

 

三二

爾時摩揭陀大臣須尼陀及禹舍隨世尊後而言曰

今日世尊從某門出其門則名為瞿曇門

從某渡頭渡河其渡頭則名為瞿曇渡

於此世尊所從出門名為瞿曇門

 

三三

世尊走近恆河邊

其時恆河水漲滿如烏可飲之程度

欲渡彼岸者或求舟或求筏或結桴

其時世尊猶如力士之伸屈腕或屈伸腕間

不見在恆河之此岸與大比丘眾俱立於彼岸

 

三四

世尊見求舟或求筏或結桴之欲渡河者

世尊遂說(無問自說)偈曰

世人結籠筏  捨深處造橋

 欲渡海湖者  渡之為智者

 

第二 誦品

 

爾時世尊言尊者阿難曰阿難我等往赴拘利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拘利村

至已世尊住於拘利村

 

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因為未通曉證悟四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

流轉於生死四者何耶

諸比丘因為未通曉證悟苦聖諦我與汝等長久以來

流轉於生死

諸比丘因為未通曉證悟苦集聖諦

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生死

諸比丘……苦滅聖諦……乃至……

諸比丘因為未通曉證悟達苦滅道聖諦

我與汝等長久以來流轉於生死

諸比丘通曉覺知苦聖諦

通曉覺知苦集聖諦

通曉覺知苦滅聖諦

通曉覺知達苦滅道聖諦

則有愛已盡導有因滅時從此則無後有

 

世尊如是語已善逝復說偈曰

     不如實知四聖諦

     故生死流轉道長

     見彼聖道絕有因

     苦根已斷無再生

 

復次世尊住拘利村亦對諸比丘如是宣說法要

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

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

無明漏等之諸漏解脫

 

世尊於拘利村隨意住已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赴那提迦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那提迦村

至已世尊住於那提迦之繁耆迦精舍

 

爾時尊者阿難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有名為遮樓比丘死在那提迦

彼趣生於何處死後之狀態如何

世尊有名為難陀比丘尼死在那提迦

彼尼趣生何處死後之狀態如何

世尊有名為須達哆優婆塞死在那提迦

彼趣生何處死後之狀態如何

世尊有名為善生優婆夷死在那提迦

彼女趣生何處死後狀態如何

世尊有名為卡具陀優婆塞死在那提迦

彼趣生何處死後狀態如何

世尊有名為迦陵伽優婆塞死在……乃至……

世尊有名為尼迦吒優婆塞死在……乃至……

世尊有名為迦提沙跋優婆塞死在……乃至……

世尊有名為睹達優婆塞死在……乃至……

世尊有名為山睹達優婆塞死在……乃至……

世尊有名為婆頭樓優婆塞死在……乃至……

世尊有名為蘇婆頭樓死在那提迦

彼趣生何處死後狀態如何

 

阿難遮樓比丘於此世自身漏盡了知實證

到達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而住

阿難難陀比丘尼斷五下分結化生天界

於其處滅後不再還此世

阿難須達哆優婆塞已斷三結并漸次滅貪

證斯陀含果再一次還歸此世即得苦滅

阿難善生優婆夷已斷三結證須陀洹果不墮惡趣

必到達正覺

阿難卡具陀優婆塞已斷五下分結化生天界

於其處滅後不再還此世

阿難迦陵伽優婆塞……乃至……

阿難尼迦吒優婆塞……乃至……

阿難迦提沙跋優婆塞……乃至……

阿難睹達優婆塞……乃至……

阿難山睹達優婆塞……乃至……

阿難婆頭樓優婆塞……乃至……

阿難蘇婆頭樓優婆塞已斷五下分結化生天界

於其處滅後不再還此世

阿難死於那提迦五十人以上之優婆塞皆已斷五下分結

化生天界於其處滅後不再還此世

阿難死於那提迦九十人之優婆塞皆已斷三結

并漸次滅貪證斯陀含果再一次歸還此世

即得苦滅

阿難復有死於那提迦五百人之優婆塞皆已斷三結

證須陀洹果不墮惡趣必到達正覺

 

阿難人生之死有何不可思議

人之死時皆來問我

阿難其令如來疲煩

阿難於此我將為汝次第宣說法鏡

此具足之聖聲聞即可預期各自之未來

於我地獄已滅畜生道餓鬼道及其他惡趣滅

我證須陀洹果住不退轉法必到達正覺』」

 

阿難然者此具足之聖聲聞即可預期各自之未來

於我地獄已滅畜生道餓鬼道及其他惡趣滅

我證須陀洹果住不退轉法必到達正覺

所述之法鏡者何耶

阿難聖聲聞對佛陀具足正信信彼世尊是

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

對於法具足正信

世尊所善說之法是現益應來見明瞭導至解脫

令智者各自體證

對於僧伽具足正信

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善正行正直行奉法具足淨戒

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四雙八輩值得供養恭敬禮拜

為世間之無上福田

聖聲聞是聖者所喜愛其戒行不缺不壞不瑕穢

令人解脫為聖者所讚嘆不為其他所污而於三昧增長

阿難次第於此法鏡之法具足此之聖聲聞

即可預期各自之未來

於我地獄已滅畜生道餓鬼道及其他惡趣滅

我證須陀洹果住不退轉必到達正覺』」

 

世尊住那提迦之繁耆迦精舍亦常為諸比丘宣說法要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乃至……

則心完全由欲漏見漏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一一

爾時世尊於那提迦隨意住已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赴毘舍離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與比丘眾俱往赴毘舍離至已世尊於毘舍離

住菴婆波梨林

 

一二

於彼處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比丘應有正念正知此是我對汝之教言

諸比丘何為比丘有正念耶

諸比丘比丘於此應該對身觀察身自覺精進

深慮而住排除此世間之貪欲憂悲

對於受……乃至……對於心……乃至……對於法觀察法

自覺精進深慮而住排除此世間之貪欲憂悲

諸比丘如是為比丘有正念

 

一三

諸比丘何為比丘有正知耶

諸比丘何為比丘有正知耶

諸比丘比丘於行進履退有正知

於觀前顧後有正知

於伸手屈臂有正知

於著衣持鉢有正知

於食嚼吞飲有正知

於行大小便有正知

於睡眠醒寤默有正知

諸是為比丘有正知

諸比丘比丘應有正念正知

此是我為汝等之教言

 

一四

爾時遊女菴婆波梨聞

佛已至毘舍離住毘舍離我菴婆林

遊女菴婆波梨令備多輛美麗之車乘自乘一美麗之車乘

與其隨從離開毘舍離往赴菴婆林園

車輛至可通行之處下車而步行詣世尊之處詣已

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世尊宣說法要教示訓誡遊女菴婆波梨令之愉快歡喜

遊女菴婆波梨對世尊所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甚為歡喜

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懇請世尊慈許明日與大比丘眾赴我家受供養食

世尊默然而許

遊女菴婆波梨知世尊之允許則起座敬禮

右繞世尊而回去

 

一五

住毘舍離之離車人聞

世尊實已至毘舍離住毘舍離之菴婆波梨林

彼等離車人則令備許多輛之美麗車乘

離車人各乘美麗之車乘離開毘舍離

彼等離車人或喜濃青者飾濃青色著濃青色衣

莊嚴濃青色飾品

或喜黃者飾黃色著黃色衣莊嚴黃色飾品

喜紅色者飾紅色著紅色衣莊嚴紅色飾品

喜白色者飾白色著白色衣莊嚴白色飾品

 

一六

爾時遊女菴婆波梨與年青離車人之車輛相擊撞

離車人語遊女菴婆波梨言

菴婆波梨何故汝與年青離車人之車輛相擊撞耶

貴公子等我因敬請世尊與大比丘眾俱至我家供養食

菴婆波梨與十萬金換讓供養食

貴公子等假使以毘舍離之國土與我

我亦不讓此大供養食

彼等離車人振手曰

嗚呼甚可悲我等被一菴婆波梨女獲勝

嗚呼甚可悲我等被一菴婆波梨女優勝

彼等離車人詣往菴婆波梨林

 

一七

世尊見彼離車人從遠而來見已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凡未曾見忉利天神之比丘

諸比丘且觀看此群離車人

諸比丘注視眺望此群離車人

因此群離車人與忉利天眾無異

 

一八

彼等離車人車輛至可通行之處而步行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彼等離車人坐一面已世尊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

令彼等喜悅

彼等離車人對世尊所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

至為喜悅而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

懇請世尊與大比丘眾俱慈許明日至我家受供養食

離車人等我已許受遊女菴婆波梨明日之供養食

於時離車人振手

嗚呼我等被一菴婆波梨女獲勝

嗚呼嗚呼甚可悲我等被一菴婆波梨女優勝

彼離車人感激歡喜世尊之所說起座敬禮

右繞世尊而離去

 

一九

遊女菴婆波梨其夜於自家園備辦美味之嚼食及噉食

往告世尊世尊供養食已備請知時宜

世尊著下衣持衣鉢與大比丘眾俱

往赴菴婆波梨之家園至已坐於所設之座

遊女菴婆波梨對於以佛陀為上首及比丘眾

親手供奉美味之嚼食噉食以至辭食滿足為止

世尊食已於洗手及鉢時遊女菴婆波梨取一低座

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遊女菴婆波梨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此園林奉獻以佛陀為上首之比丘僧

世尊受納此園林

世尊為遊女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令喜悅起座而去

 

世尊住彼毘舍離之菴婆波梨林時如是為諸比丘宣說法要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

修習戒成就則定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定成就則慧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習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

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二一

爾時世尊於菴婆波梨林隨意住已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赴竹林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竹林村至已世尊住於竹林村

 

二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汝等各自行往毘舍離近處

於朋友知識或知己之處雨安居

我亦當在此竹林村入雨安居

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而往毘舍離之近處於朋友知識或知己之處入雨安居

世尊亦於竹林村入雨安居

 

二三

世尊於此入雨安居時忽患激痛之痢病幾乎近於絕命

世尊注心正念正知忍受而無訴苦之言

爾時世尊如是思惟

若我不告弟子不教示諸比丘而入滅者與我不相應

我今依堅強之精進忍耐此病以留住彼壽命

爾時世尊依堅強精進忍耐此病以留彼壽命於是

世尊病癒

 

二四

爾時世尊之疾完全痊癒痊癒已則由住室出

坐於蔭涼處所設之座

尊者阿難詣近世尊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曾見世尊於健泰時及見世尊如何忍受苦

世尊當我見世尊之病身體衰弱我神志昏迷不明法

不辨四方但唯念

世尊若任何遺教比丘眾世尊應不入滅

以聊慰我心

 

二五

然者阿難諸比丘眾向我眺望何耶

阿難我所說之法於內於外悉無區別

阿難如來所說之法於弟子是無隱秘握拳不教

阿難若有如是思惟

我引導比丘眾 比丘眾依怙於我

阿難對於比丘眾應何教言

阿難如來不如是思惟

我引導比丘眾 比丘眾依怙於我

阿難如來對於比丘眾以留何教言

阿難我已老衰耄矣

我之旅路將盡年壽將滿年齡已八十矣

阿難猶如舊車輛之整修尚依革紐相助勉強而行

阿難如是想如來之身體亦復如是

阿難當如來停止一切憶念而入於滅受想三昧時

阿難如來之身體始為健全安穩

 

二六

因此阿難以自作洲自作歸依勿歸依他人以法為洲

以法為歸依而住勿歸依他人

阿難何故以自作洲自作歸依不歸依他人

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而住勿歸依他人耶

阿難於此比丘當以身觀察身精勤自覺不怠

深思而住排除此世界之貪欲憂悲對受……乃至……

對心……乃至……對於法觀察法精勤自覺不怠

深思而住排除此世界之貪欲憂悲

如是阿難當自作洲自作歸依勿歸依他人

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而住勿歸依他人

阿難於現在或我滅後若有人自作洲自作歸依

不歸依他人

以法為洲以法為歸依不歸依他人者

阿難彼等於我比丘眾中將在最高境地必定樂於修學

 

第三 誦品

 

爾時世尊於清晨著下衣持衣入毘舍離行乞

於毘舍離行乞已由行乞歸來飯食已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攜持敷具將往遮波羅廟為晝中之休息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而持敷具隨世尊之後而行

 

於是世尊赴遮波羅廟至已坐於敷設之座

尊者阿難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世尊告一面坐之尊者阿難曰

阿難毘舍離是一可喜悅之處憂園廟瞿曇廟七聚廟

多子廟娑羅廟遮波羅廟亦甚喜樂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積聚至極頂

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若欲者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來修習四神足已達極頂如車

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阿難若欲者如來之壽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尊者阿難對世尊所明細顯示未能洞察了解

故未曾對世尊懇請

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及慈愍此世間

因其心為魔所覆蔽

 

世尊如是……乃至……三度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毘舍離是一可喜悅之處憂園廟瞿曇廟七聚廟

多子廟娑羅廟遮婆羅廟亦甚喜樂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

積聚至頂點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若欲者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來修習四神足已達極頂如車

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阿難若欲者如來之壽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是尊者阿難對世尊所明細顯示未能洞察了解

故未曾對世尊懇請

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及慈愍此世間

因其心為魔所覆蔽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阿難汝去可思時宜

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從座起敬禮右繞世尊而去於附近樹下坐

 

爾時惡魔於尊者阿難去後不久即來世尊之處

至已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惡魔如是言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宜般涅槃

世尊世尊現在應般涅槃之時

又世尊曾如是言

惡魔若我比丘聲聞弟子眾尚未成為正聞賢明

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

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

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

惡魔我將不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之比丘聲聞弟子眾皆已成為正聞賢明

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

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

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能宣示妙法矣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實曾作如是言

若我比丘尼聲聞弟子眾尚未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

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

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

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我將不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之比丘尼聲聞弟子眾

皆已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

確立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矣

世尊今世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實曾作如是言

若我優婆塞聲聞弟子眾尚未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

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

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

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我將不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之優婆塞聲聞弟子眾

皆已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

確立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矣

世尊今世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實曾作如是言

我優婆夷聲聞弟子眾尚未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

多聞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

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

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未能宣示妙法之時我將不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之優婆夷聲聞弟子眾

皆已成為正聞賢明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

確立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矣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世尊世尊實曾作如是言

若我之梵行未成就繁榮廣布廣為人知

徧說廣傳於人間者

惡魔我應無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之梵行已成就繁榮廣布

廣為人知徧說廣傳於人間矣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如是言時世尊如是言惡魔曰

惡魔汝且安心如來之般涅槃應已不遠

此後三月如來將般涅槃

 

爾時世尊於遮波羅廟正念正知而捨壽行

而世尊捨壽行時有大地震甚令恐怖

身毛豎立及天雷響烈

世尊知是見已而說此憂陀那曰

 生之量無量  牟尼捨有行

  心喜正念住  如斷鎧已生

 

一一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思惟

此是不可思議哉此是未曾有哉

此是大地震此甚令恐怖

身毛豎立之大地震及天雷響烈

此大地震之出現是何因何緣耶

 

一二

於是尊者阿難詣近世尊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不可思議哉世尊

未曾有哉世尊

此大地震世尊

此甚令恐怖身毛豎立之大地震及天雷響裂

此大地震之出現為何因何緣耶

 

一三

阿難大地震之出現八因八緣八者何耶

阿難此大地止立於水上水止立於風風止立於空

阿難空中起吹大風時風起則水動水動則地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一因

 

一四

復次阿難有神通心自在者之沙門或婆羅門

或有大神通大威神力之天神僅修地想而少修水想時

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二因

 

一五

復次阿難當菩薩住正念正知離兜率天入於母胎時

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動出現之第三因

 

一六

復次阿難當菩薩住正念正知出母胎時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四因

 

一七

復次阿難如來證無上等正覺時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五因

 

一八

復次阿難當如來轉無上法輪時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六因

 

一九

復次阿難當如來住正念正知捨壽行之時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七因

 

復次阿難當如來完全捨離於涅槃界入無餘涅槃時

此地則大震動

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八因

阿難此為大地震出現之八因

 

二一

阿難八種眾八者何耶

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天王眾

忉利天眾魔眾梵天眾

 

二二

阿難我憶念往昔曾參加幾百人之剎帝利眾

於其處我未就坐言說交談以前其時

使我之顏色相同於彼等我之聲音相同於彼等

我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令之歡喜

當我宣示之時彼等不識我而自問言

彼宣說者是誰耶

是神或是人耶

我宣說教示訓誡令之歡喜後我則隱形不見

彼等不知我何時隱形不見而自問言

彼隱形者是誰耶

是神或是人耶』」

 

二三

阿難我憶念往昔曾參加幾百人之婆羅門眾……乃至……

居士眾……乃至……沙門眾……乃至……四天眾……

乃至……忉利天眾……乃至……魔眾……乃至……

梵天眾於其處我未就坐言說交談以前其時

使我之顏色相同於彼等我之聲音相同於彼等

我宣說教示訓誡之法要令之歡喜

當我宣示之時彼等不識我而自問言

彼宣說者是誰耶

是神或是人耶

我宣說教示訓誡令之歡喜後我則隱形不見

彼等不知我何時隱形不見而自問言

彼隱形者是誰耶

是神或是人耶

阿難此為八眾

 

二四

阿難八勝處八者何耶

 

二五

阿難若有人內觀色想以視外界之有限壞之諸相

得如實想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一勝處

 

二六

若人內觀色想以視外界之無限壞之諸相

得如實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二勝處

 

二七

若人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之有限壞之諸相

得如實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三勝處

 

二八

若人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之無限壞之諸相

得如實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四勝處

 

二九

若人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之青色青相青映影

猶如烏摩迦華是青色青相青映影

又猶如波羅奈衣兩面光滑表裏精緻是青色青相

青映影

若如是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之青色青相青映影者

得如實想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五勝處

 

若人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諸相是黃色黃相黃映影

猶如羯尼迦華是黃色黃相黃映影

又猶如波羅奈衣兩面光滑表裏精緻是黃色黃相

黃映影

若如是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諸相是黃色黃相

黃映影者得如實想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六勝處

 

三一

若人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諸相是紅色紅相紅映影

猶如般豆時婆迦華是紅色紅相紅映影

又猶如波羅奈衣兩面光滑表裏精緻是紅色紅相

紅映影者得如實想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七勝處

 

三二

若人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

猶如烏沙那斯星(太白金星)是白色白相白映影

又猶如波羅奈衣兩面光滑表裏精緻是白色白相

白映影

若如是內觀無色想以視外界諸相是白色白相

白映影者得如實想遂有勝知勝見其等

此為第八勝處

阿難此為八勝處

 

三三

阿難八種解脫何者為八耶

以色觀色

此為第一解脫

內觀無色想以見外界之諸色

此為第二解脫

一心

此為第三解脫

凡超越色想絕滅瞋恚想不思念種種想到達空無邊

於空無邊處而住

此為第四解脫

凡超越空無邊處到達識無邊於識無邊處而住

此為第五解脫

凡超越識無邊處到達無所有於無所有處而住

此為第六解脫

凡超越無所有處到達非想非非想處而住

此為第七解脫

凡超越非想非非想處到達滅受想而住

此為第八解脫

阿難此為八種解脫

 

三四

阿難往昔我成就無上正覺

住於鬱鞞羅尼連禪河邊之阿輸波羅尼拘律樹下

阿難其時惡魔詣我處至已立於一面

阿難立於一面之惡魔如是言我曰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三五

如是言時阿難我如是言惡魔曰

若我比丘聲聞弟子眾尚未善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

確立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時

惡魔我當不般涅槃

我比丘尼聲聞弟子眾尚未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

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之時

惡魔我當不般涅槃

我優婆塞聲聞弟子眾尚未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

確立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之時

惡魔我當不般涅槃

我優婆夷聲聞弟子眾尚未決定多聞熟持修多羅

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宣說令知確立

開啟分別明辨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

及能宣示妙法之時

惡魔我當不般涅槃

惡魔我此梵行尚未成就繁榮廣布廣為人知

徧說廣傳於人間時我當不般涅槃』」

 

三六

復次阿難今日於遮波羅廟惡魔又詣我處至已立於一面

阿難立於一面之惡魔如是言我曰

世尊世尊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般涅槃之時

世尊世尊曾作如是言

惡魔我之比丘聲聞弟子眾尚未決定多聞

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

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明辨

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及未能宣說妙法之時

我當不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之比丘聲聞弟子眾既善決定多聞

熟持修多羅修習法隨法行既於師所說之法善護持

宣說令知確立開啟分別明辨

對生起非難爭論能以正法降伏能宣示妙法矣

世尊今世尊應般涅槃善逝現在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是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又世尊世尊曾作如是言

惡魔我之比丘尼……乃至……我之優婆塞……

乃至……我之優婆夷……乃至……

我於此梵行尚未成就繁榮廣布廣為人知

徧說廣傳於人間時我當不般涅槃

世尊今世尊之梵行已成就繁榮廣布廣為人知

徧說廣傳於人間矣

世尊今世尊應般涅槃現在善逝宜般涅槃

世尊現在世尊應般涅槃之時』」

 

三七

如是言時阿難我如是言惡魔曰

惡魔汝且安心如來之般涅槃已不遠

此後三月如來將般涅槃

是故阿難現在於遮波羅廟如來住正知正念而捨壽行

 

三八

世尊如是語時尊者阿難白世尊言

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及慈愍此世間

世尊曰

阿難止止勿懇請如來

阿難現在非懇願如來之時

 

三九

尊者阿難再度白世尊

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及慈愍此世間

世尊再度曰

阿難止止勿懇願如來

阿難現在非懇願如來之時

尊者阿難三度白世尊言

世尊願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及慈愍此世間

阿難汝信如來之菩提耶

唯然世尊

然者阿難汝今何故三度攪煩如來耶

 

世尊我親從世尊面前聞親從世尊面前受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

積聚至極頂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若欲者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今如來成就四神足……乃至……

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阿難汝有信仰耶

唯然世尊

然者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如來如是對汝明細顯示時皆未能洞察了解

不對如來懇請

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眾生之利益幸福

慈愍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幸福

阿難汝對如來如是懇請至兩次如來亦不允許

至第三次或將容納

是故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四一

以前我住王舍城靈鷲山之時

阿難於其處我亦曾向汝說

阿難王舍城與靈鷲山是甚可喜樂之處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

積聚至極頂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阿難如來若欲者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是阿難如來向汝如是明細顯示之時

汝未能洞察了解不對如來懇請

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眾生之利益幸福

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幸福

阿難汝若對如來懇請至兩次如來亦不允許

至第三次或將容納

是故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四二

阿難以前我住王舍城尼拘律樹園

至住王舍城盜賊谷乃至……

住王舍城毘婆羅山側之薩達槃尼窟……乃至……

住王舍城仙人山麓迦羅尸羅窟……乃至……

住王舍城之寒林薩婆桑提迦巖……乃至……

住王舍城之榻補園……乃至……

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乃至……

住王舍城耆婆菴羅園……乃至……

住王舍城之瑪達屈支鹿苑

 

四三

阿難於以上之處我曾對汝言

阿難王舍城之靈鷲山瞿曇尼拘律樹盜賊谷

毘婆羅山側之薩達槃尼窟仙人山麓迦羅尸羅窟

寒林薩婆桑提迦巖榻補園迦蘭陀竹林耆婆菴羅園

瑪達屈支鹿苑是可喜樂之處

 

四四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

積聚至極頂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若欲者得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

現在如來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已修充分積聚至極頂

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阿難如來若欲者得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是阿難如來向汝明細顯示之時汝未能洞察了解

不對如來懇請

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眾生之利益幸福

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幸福

阿難汝若對如來懇請至兩次如來亦不允許

至第三次或將容納

是故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四五

阿難我住毘舍離憂園廟時阿難於其處我亦曾向汝言

阿難毘舍離憂園廟是甚可喜樂之處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至充分

積聚至極頂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若欲者得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

現在如來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已修充分積聚至極點

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阿難如來若欲者得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是阿難如來向汝明細顯示之時汝未能洞察了解

不對如來懇請

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眾生之利益幸福

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幸福

阿難汝若對如來懇請至兩次如來亦不允許

至第三次或將容納

是故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四六

阿難我住毘舍離瞿曇廟時……乃至……

住毘舍離薩丹婆廟……乃至……

住毘舍離婆浮弗陀廟……乃至……

住毘舍離沙蘭達達廟……乃至……

 

四七

阿難我住於遮波羅廟曾對汝言

阿難毘舍離憂園廟瞿曇廟薩丹婆廟

婆浮弗陀廟沙蘭達達廟遮波羅廟等處甚可喜樂

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至充分

積聚至極頂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若欲者得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

今如來修習多修習四神足已至充分積聚至極頂

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

阿難如來若欲者得住壽一劫或一劫以上

如是阿難阿難我曾對汝明細顯示時

汝未能洞察了解不對如來懇請

世尊住壽一劫善逝住壽一劫為眾生之利益幸福

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幸福

阿難汝若對如來懇請至兩次如來亦不允許

至第三次或將容納

是故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四八

阿難我豈不如是告汝耶

凡愛好變異是如此

阿難任何一法皆不可得彼生存在

造作者皆是破壞之法而不破壞者實無是處

然者阿難如來已棄捨離提捨壽命之因行

如來確實決定告述此言

不久如來將般涅槃從此三月後如來將般涅槃

關於如來之壽命而取消此言者實無是處

阿難我等往赴大林之重閣講堂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四九

爾時世尊與尊者往赴大林重閣講堂

至已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汝往告凡住毘舍離附近之諸比丘皆集於講堂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往集凡住毘舍離附近之諸比丘於講堂

詣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立於一面

立於一面之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比丘眾已齊集講堂世尊惟請時宜

 

爾時世尊往赴講堂

至已坐於所設之座

坐已世尊告諸比丘曰

然者諸比丘我所知及為汝等宣說之法汝等應善理解

實踐修習宣佈令此梵行長續久住

此則為眾生之利益幸福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

諸比丘我所知及為汝等宣說之法汝等應善理解

實踐修習宣佈令此梵行長續久住

此則為眾生之利益幸福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者何耶

此即四念處四精進四神足五根五力

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諸比丘此是我所知及為汝等宣說之法

汝等應善理解實踐修習宣佈令此梵行長續久住

即為眾生之利益幸福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

幸福

 

五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我告汝等諸行是因緣和合法皆歸老朽壞滅

當精進不放逸

不久如來當般涅槃三個月後如來則般涅槃

世尊言此善逝言此已師更曰

 我命已成熟  我壽已減少

  捨汝等我往  獨歸我自己

  諸比丘精勤  善思持淨戒

  正志心等持  已善守護心

  精勤住法戒  捨離生流轉

  以致苦終極

 

第四 誦品

 

爾時世尊清晨著下衣持衣往毘舍離行乞

毘舍離行乞食已由行乞歸來以如象視回顧毘舍離

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此為如來最後之顧視毘舍離

阿難我等往赴犍荼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犍荼村

爾時世尊住犍荼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因不覺知不通達四種法

我與汝等如是長久於流轉輪迴四者何耶

諸比丘因不知覺不通達聖戒

我與汝等如是長久於流轉輪迴

諸比丘因不覺知不通達聖定

我與汝等如是長久於流轉輪迴

諸比丘因不覺知不通達聖慧

我與汝等如是長久流轉輪迴

諸比丘因不覺知不通達聖解脫

我與汝等如是長久流轉輪迴

諸比丘若有覺知通達聖戒聖定聖慧

聖解脫等四法

則斷盡有欲滅盡導有之渴愛而永不再生

 

世尊言此善逝言此已師更如是曰

     戒定慧無上解脫

     瞿曇證此最勝法

     佛為比丘宣說法

     滅苦導師般涅槃

 

爾時世尊住彼犍荼村為諸比丘宣說種種法要

即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

修戒成就定則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定成就慧則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

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爾時世尊隨意住犍荼村已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赴跋提村……乃至……

菴羅村……乃至……

閻浮村……乃至……

負彌城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負彌城

 

爾時世尊住負彌城之阿難廟

於此處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我將宣說四大教法

諦聽善思念我當說

諸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說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義

我親從世尊面前聽

諸比丘對此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

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而不合經律時則其結論應為

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而是此比丘之誤解

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

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而彼與經律相符合一致者

則其結論應為

此確實如來之教言此比丘是善理解

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一大教法

 

復次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言

於某處有僧伽長老及多聞和合僧團之耆舊高德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師之教言

我親從僧伽長老面前聽

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

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經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合經律時

則其結論應為

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誤解

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

若此等比較照對經

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為

此確實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正解

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二大教法

 

復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

於某處有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

持摩夷之眾多長老比丘等居住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

我親從其長老比丘等前聽

諸比丘汝對彼等長老比丘等之所說不應讚歎

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

則其結論為

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等之誤解

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與經律相合一致者

則其結論為

此確實彼世尊之教言彼長老等之正解

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三大教法

 

一一

復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

於某處有多聞通達阿含持法持律

持摩夷之一長老比丘居住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所說

我親從彼長老面前聽

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

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

則其結論為

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之誤解

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

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與經律相合一致者

則其結論為

此確實世尊之教言彼長老之正解

諸比丘應受此第四大教法

諸比丘當受持此為四大教法

 

一二

爾時世尊住負彌城阿難廟為諸比丘宣說種種法語

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

修戒成就定則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定成就慧則有大利益大果報

修慧成就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

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一三

爾時世尊於負彌城隨意住已而告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赴波婆城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波婆城至已

世尊住波婆城鐵匠子准陀之菴羅林

 

一四

鐵匠子准陀聞世尊確實到達波婆城住我菴羅林

鐵匠子准陀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世尊向坐於一面之鐵匠子准陀宣說教誡教示之法要

令之歡喜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世尊明日清晨與大比丘眾俱受納我家之供養食

世尊默然允許

 

一五

於此鐵匠子准陀受世尊法語之訓戒教誡踴躍

歡善而白尊言

世尊明日與大比丘眾俱允許受納我家之供養食

世尊默然允許

 

一六

鐵匠子准陀知世尊已允許起座敬禮世尊右繞而去

 

一七

鐵匠子准陀於夜間備調美味之嚼食噉食及甚多菌茸

往告世尊世尊食事已備請知時宜

 

一八

爾時世尊於清晨著下衣持鉢與比丘眾俱

往鐵匠子准陀之住居

至已坐於所設之座席坐已世尊告鐵匠子曰

汝所備辦之栴檀樹菌茸供奉與我備辦其他之嚼食噉食

供奉與諸比丘

鐵匠子准陀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從所備辦之栴檀樹菌茸供奉世尊其他之嚼食

噉食供奉諸比丘

 

一九

爾時世尊言鐵匠子准陀曰

准陀所剩餘之菌茸應埋藏於洞穴

准陀我於天界魔界梵天界或沙門婆羅門及天

人之間

除如來之外不見有人食此茸物能消化者

鐵匠子准陀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從剩餘之栴檀樹菌茸埋藏洞穴

詣世尊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鐵匠子准陀坐於一面時世尊以法語教示教誡令之歡喜

則從座起而離去

 

爾時世尊食鐵匠子准陀之供食時

患重症之痢血痛幾近於死

其時世尊攝正念正智忍耐而令苦痛消除

爾時世尊言阿難曰阿難我等往赴拘夷那竭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我聞於如是  食准陀供食

  賢者患重疾  激痛幾瀕死

  因進旃檀茸  尊師起重症

  世尊痢瀉後  我往拘那竭

 

二一

爾時世尊離道路往一樹下至已言阿難曰

阿難汝從我上衣疊為四重我極為疲倦我宜稍息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從世尊之上衣疊為四重

 

二二

世尊坐於所敷之座坐已世尊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甚渴阿難我想飲水汝去取水與我

如是言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今有五百車乘渡河水被車輪所攪流水既成混濁

世尊彼脚俱多河離此不遠其水清涼澄潔得水甚易

令人喜悅

世尊既可飲水亦可涼冷四肢

 

二三

世尊再度告阿難曰

阿難我甚渴阿難我想飲水汝去取與我

尊者阿難再度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今有五百車乘渡河水被車輪所攪流水既混濁

世尊彼脚俱多河離此不遠其水清涼澄潔得水甚易

令人喜悅

世尊既可飲水亦可涼冷四肢

 

二四

世尊三度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甚渴

阿難我想飲水汝去取水與我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持鉢往彼河彼河水少被車輪所攪水流混濁

尊者阿難去時水流澄清不混濁

 

二五

尊者阿難如是思惟

實然如來之大威神力真不可思議真是稀有

此河水少實為車輪所攪水流混濁我去時

水流轉為澄清不混濁

則取於鉢詣世尊處

詣已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實是如來大威神力

世尊實不可思議實是稀有哉

世尊今彼河水少被車乘所攪水流混濁我去時

水流轉為澄清不混濁

世尊請飲水善逝請飲水

爾時世尊則飲水

 

二六

其時阿羅羅迦羅摩之弟子福貴

由拘夷那竭來至波婆之大道上

末羅子福貴見世尊坐於一樹下見已則詣世尊之處詣已

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坐於一面之末羅子福貴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彼諸出家者如是平靜心境而住實不可思議

世尊實是稀有

 

二七

世尊往昔阿羅羅迦羅摩行於大道離開道路不遠

於一樹下為日晝之坐息

世尊其時適五百車乘通過阿羅羅迦羅之附近

世尊其時有一人隨商隊車乘之後而行

來阿羅羅迦羅摩處至已如是言阿羅羅迦羅摩曰

尊者汝曾見五百車乘之駛過耶

我未曾見

尊者汝曾聞其聲音耶

我未曾聞其聲音

尊者汝是在睡眠耶

我未曾在睡眠

尊者汝有無知覺

我有知覺

然者尊者汝既清醒有知覺五百車乘逼近駛過

不見又不聞其聲音

尊者灰塵實蔽覆汝之上衣耶

唯然

世尊爾時彼人如是思惟

彼諸出家者如是平靜心境而住於其處清醒有知覺

五百車乘逼近駛過不見又不聞其聲音

甚至灰塵覆蔽其身上實不可思議實稀有哉

彼述對阿羅羅迦羅摩之甚深信仰而去

 

二八

福貴汝如何思惟耶

清醒有知覺五百車乘逼近駛過

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困難

或是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

雷電震裂時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困難耶

 

二九

世尊若以五百車乘六百車乘七百車乘八百車乘

九百車乘一千車乘一萬車乘比較

是有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

雷電震裂時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實更困難

 

福貴爾時我住阿頭菩沙迦羅家

其時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

菩沙迦羅之二農夫兄弟及四頭牛皆受所擊殺

福貴其時由阿頭出來大群眾

至近被殺之二農夫兄弟及四頭牛之處

 

三一

福貴其時我由菩沙迦羅出行來菩沙迦羅門外之露地

福貴其時彼大群眾來至我居住之處至已敬禮我

卻立一面我問立於一面之彼等曰

 

三二

「『何故集來大群眾耶

世尊今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

擊殺二農夫兄弟及四頭牛故集來大群眾

世尊居住於何處耶

我居住此處

然者皆不見甚麼耶

不見

然者世尊曾聞何聲音耶

我不聞何聲音

然者世尊在睡眠耶

我不在睡眠

然者世尊清醒有知覺耶

唯然

然者世尊清醒有知覺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

雷電震裂時不見亦不聞其聲音耶

唯然』」

 

三三

福貴爾時彼等如是思惟

出家者如是平靜心境而住於其處清醒有知覺

天降豪雨天雷鳴吼電光閃閃雷電震裂時

不見又不聞其聲音實不可思議實稀有哉

彼深信我所述敬禮右繞我而去

 

三四

如是言已末羅子福貴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對阿羅羅迦羅摩之信仰如大風吹飛如奔流之逝去

世尊之言最佳最殊勝

世尊猶如扶起倒者揭露被覆者於迷者示之以道

如暗中揭來油燈使具眼者得見諸色

世尊如是種種次第宣示諸法

世尊我歸依世尊歸依法及僧伽

世尊請攝受我自今日起以至命終歸依為優婆塞

 

三五

於是福貴語其隨從者曰汝為我持來一對柔絹金色衣

彼隨從者應諾末羅子福貴唯然尊者

則持來兩件柔絹金色衣

於此末羅子福貴則將此兩件柔絹金色衣奉供與世尊曰

世尊請世尊慈愍我世尊納受此兩件柔絹金色衣

福貴然者我著一件一件與阿難

末羅子福貴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彼則為世尊披上一件一件亦給阿難披上

 

三六

於此世尊以法語教示教誡末羅子福貴令之欣悅歡喜

末羅子福貴欣悅歡喜世尊所教示教誡之法語起座

敬禮世尊右繞而去

 

三七

爾時尊者阿難於末羅子福貴離去不久

則從兩件柔絹金色衣披上世尊身當世尊披上時

見來其衣甚失光輝

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如來之膚色是如此清麗

世尊我從兩件柔絹金色衣披上世尊身當世尊披上時

見來其衣甚失光輝

阿難實然阿難如來之膚色於二時極為清麗

二者何耶阿難

即如來成無上等正覺之夜及入無餘涅槃界之夜

於此二時如來之膚色極為清麗

 

三八

阿難今夜最後更

於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惒跋單林沙羅雙樹間

如來將般涅槃

阿難我等往赴脚俱多河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兩件絹金衣  福貴所持來

  衣披於尊師  金色則不輝

 

三九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脚俱多河

至已入脚俱多河沐浴飲水已往赴菴羅林

至已世尊告尊者准陀曰

准陀汝從我上衣疊為四重而敷之

准陀我甚疲倦我欲臥下

尊者准陀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從世尊之上衣疊為四重而敷之

 

爾時世尊偃右脇而為師子臥足與拼疊

正念正知攝心入於靜慮其時尊者准陀坐於世尊之前

 

四一

 水清麗快澄靜   佛赴脚俱多河

  彼入河甚疲倦   世間無比如來

  沐浴及飲水已   比丘眾隨其後

  大師赴菴羅林   世尊宣說大法

  告准陀比丘曰   衣疊四重敷之

  准陀為所敦促   衣疊四重敷地

 尊師至為疲倦   足拼疊師子臥

  此准陀坐佛前

 

四二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

阿難若有人對鐵匠子准陀引起悔憾

如來食汝最後之供養食遂於般涅槃

准陀汝是不吉不利汝無功德

阿難汝對鐵匠子准陀之悔憾應如是排除

准陀我親如來面前聽

汝供養如來最後之食遂於般涅槃

汝有大吉大利汝有功德

此二供養同有異熟果等果報比其他之供養食更殊勝

大利益大果報二者何耶

食彼供養食後如來成無上等正覺又食此供養食

如來入於無餘涅槃界

此二供養食同有異熟果等果報

比其他之供養食更殊勝大利益大果報

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長壽

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生為良好種族

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安樂

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善名聲

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生天界

鐵匠子尊者准陀積下善業導致得君王位

阿難對鐵匠子准陀之悔憾應如是排除之

 

四三

爾時世尊憶念此事而說偈曰

 布施增功德  制心不積恨

  善人捨諸惡  滅盡貪瞋癡

  彼定證涅槃

 

第五 誦品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我等往赴希連禪河之彼岸

拘夷那竭末羅族惒跋單之沙羅林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往赴希連禪河之彼岸

拘夷那竭末羅族惒跋單之沙羅林

至已世尊言尊者阿難曰

阿難汝為我敷牀座於沙羅雙樹間其頭向北

阿難我甚疲倦我欲偃臥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則遂於沙羅雙樹間敷設牀座其頭向北

爾時世尊足與拼疊右脇而作師子偃臥正念正知而住

 

爾時沙羅雙樹忽開非時花花朵滿開其花為供養如來

紛散繽落於如來身上

天亦從虛空降下曼陀羅華為供養如來紛散

繽落於如來身上

天又從虛空降下栴檀香末為供養如來紛散

繽落於如來身上

天上之鐃管為供養如來鳴奏於虛空

天上之歌唱為供養如來亦演唱於虛空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曰

阿難沙羅雙樹忽開非時花其花滿開而為供養如來

紛散繽落於如來身上

天亦從虛空降下曼陀羅華為供養如來紛散

繽落於如來身上

天又從虛空降下栴壇香末為供養如來紛散

繽落於如來身上

天上之鐃管為供養如來鳴奏於虛空

天上之歌唱為供養如來亦演唱於虛空

阿難如此對如來并非適宜之尊敬供養

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凡大小之行

皆以法隨法而住持身正直隨戒法而行者

則是對如來最上之尊敬供養

然者阿難

法隨法而住應持身正直隨戒法而行

如是阿難應當學

 

爾時尊者優波摩那立於世尊前以扇搧世尊

世尊令尊者優波摩那曰比丘勿立我前

尊者阿難如是思惟

此尊者優婆摩那長久以來親奉持常近侍世尊

今世尊將涅槃不悅尊者優波摩那

比丘勿立我前

是何因何緣世尊不悅優波摩那而

比丘勿立我前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尊者優波摩那長久以來親奉持常近侍世尊

今世尊將涅槃而不悅尊者優波摩那

比丘勿立我前

何因何緣世尊不悅尊者優波摩那而言

比丘勿立我前

阿難十方世界眾多諸天雲集來瞻仰如來

阿難

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惒跋單沙羅林之周圍十二由旬間

無容一兔毛端皆為大威神力之諸天佔據

阿難此諸天埋怨

我等從遙遠來瞻望如來阿羅漢正覺者

如來之出現於世是甚稀有

於今日之夜最後更如來將般涅槃

此位有力之比丘

遮蔽立於世尊之前我等於最後更涅槃之時

不得瞻仰如來

阿難諸天如是埋怨

 

世尊世尊認為彼等是如何狀態之諸天耶

阿難於虛空界之諸天有地上之俗念者即散髮而哭

或伸臂而哭或如破碎巖石展轉於地上而哭

世尊之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

世間之眼目隱蔽何其速

阿難於地上之諸天有俗念者亦散髮而哭

或伸臂而哭或如破碎巖石展轉於地上而哭

如來之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

世間之眼目隱蔽何其速

彼離欲愛盡之諸天即正念正知自攝忍受

諸行無常不如是者如何可得』」

 

世尊過去於諸地方住雨安居後諸比丘皆來瞻見如來

我等得招待見心積修行諸長老使晤見敬候世尊

世尊般涅槃後我等不能招待見心積修行諸長老

使晤見敬候世尊

 

阿難此有四處乃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瞻禮尊敬之處

四者何耶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於此云

如來是在此處出生

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於此云

如來是在此處成等正覺

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於此云

如來是在此處轉無上法輪

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於此云

如來是在此處般涅槃

是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此等四處是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應瞻禮尊敬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應往赴朝禮

此是如來出生之處

此是如來成等正覺之處

此是如來轉無上法輪之處

此是如來般涅槃之處

阿難具有信仰心之善男子朝禮恭敬此等聖跡

凡身滅死後當生於善處天界

 

世尊我等對於婦女應如何自處

阿難勿見婦女

世尊若見了應如何自處

阿難勿與交談

世尊若對我等攀談時應如何自處

阿難是時當自警戒

 

世尊我等對如來之舍利(遺體)應如何處理耶

阿難汝等對於供養如來之舍利不必煩慮

阿難當自最善之勞力善修當自精勤不放逸

精專而住

阿難對如來懷有信仰心之剎帝利婆羅門

居士之智慧者彼等當供養如來之舍利

 

一一

世尊應如何處理如來之舍利耶

阿難如處理轉輪王之舍利應如是處理如來之舍利

世尊對轉輪王之舍利是如何處理耶

阿難彼等以新布包纏轉輪王之遺體

新布包已再用真新之麻布包真新麻布包已

再用新布包之如此一重一重包至五百重為止

然後置於有油之金槨再蓋外重之金槨

再堆上諸香[/]火葬轉輪王之遺體而於大四衢道

建造轉輪王塔

阿難如是處理轉輪王遺體之法

阿難如處理轉輪王之舍利

亦應如此來處理如來飲之舍利而於四大衢道

建造如來之塔

若有人於彼處供養華圖繪及禮拜者

當長久獲得利益安樂

 

一二

阿難此有四種人應該值得為之造塔四者何耶

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應值得造塔

辟支佛應值得造塔

如來之聲聞弟子應值得造塔

轉輪王應值得造塔

阿難云何理由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塔

阿難則可使甚多之大眾內心清淨

彼等於其處既得內心清淨於身壞命終之後

能生於善趣天界

阿難因此理由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值得造塔

復次阿難云何理由辟支佛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辟支佛之塔

阿難則可使甚多之內心清淨

彼等於其處既得內心清淨於身壞命終之後

能生於善趣天界

阿難因此理由辟支佛值得造塔

復次阿難云何理由如來之聲聞弟子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

此是彼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之聲聞弟子塔

阿難則可使甚多大眾內心清淨

彼等於其處既內心清淨於身壞命終之後

能生善趣天界

阿難因此理由如來之聲聞弟子值得造塔

復次阿難云何理由轉輪王值得造塔耶

若人思念此是彼公平好法者轉輪王之塔

阿難則可使甚多大眾內心清淨

彼等於其處既得內心清淨於身壞命終之後

能生善趣天界

阿難因此理由轉輪王值得造塔

阿難此四種人是值得為之造塔

 

一三

於此尊者阿難入精舍閂鎖門栓住立涕泣

我今還學地未得無學而慈愍我之導師

將捨離我而般涅槃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曰阿難在何處耶

世尊彼尊者阿難入精舍閂鎖門栓住立涕泣

我今還在學地未得無學慈愍我之導師

將捨離我而般涅槃』」

爾時世尊告某比丘曰

比丘汝以我言往告阿難

阿難世尊喚汝』」

彼比丘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彼比丘即往阿難之處至已如是告尊者阿難曰

世尊喚汝

尊者阿難應諾彼比丘唯然

尊者阿難即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坐一面

 

一四

爾時世尊如是對坐於一面之尊者阿難曰

止止阿難勿悲勿慟哭

阿難我往昔豈非如是告汝乎

諸法皆如此凡一法之生起則具破壞分離之必然性

要其不壞不分離則無是處近親者

可意者之別離亦復如是

阿難長久以來汝依慈愛利行安樂

無二之無量身業

愛語利行安樂無二無量之口業

慈善利益安樂無二無量之意業近侍如來

阿難汝當善為精勤可速得漏盡

 

一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於過去世有諸阿羅漢等正覺者

彼世尊等有殊勝忠誠之侍者猶如對我之阿難

諸比丘於未來世諸阿羅漢等正覺者

彼世尊等有殊勝忠誠之侍者猶如對我之阿難

諸比丘阿難是智慧者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國王之大臣

外道及外道弟子於何時最適宜覲見如來』」

 

一六

諸比丘阿難有此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四者何耶

諸比丘若有比丘眾往訪阿難彼等謁見已則甚喜悅

若阿難為之說法彼等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

諸比丘若阿難默然不語時比丘眾則不滿足

諸比丘若比丘尼眾……乃至……優婆塞眾……乃至……

優婆夷眾往訪阿難彼等謁見已則喜悅

若阿難為之說法彼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

諸比丘若阿難默然不語時優婆夷眾則不滿足

諸比丘轉輪王亦有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四者何耶

諸比丘若剎帝利眾……乃至……婆羅門眾……乃至……

居士眾……乃至……沙門眾往訪轉輪王彼等謁見已

則甚喜悅

若轉輪王為之說法彼等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

諸比丘轉輪王默然不語時沙門眾則不滿足

如是諸比丘阿難有此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

若比丘眾……乃至……比丘尼眾……乃至……

優婆塞眾……乃至……優婆夷眾往訪阿難彼等謁見已

則甚喜悅

若阿難為之說法彼等對其所說之法則甚喜悅

諸比丘若阿難默然不語時優婆夷眾則不滿足

諸比丘阿難有此四不可思議之稀有法

 

一七

如是言已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請世尊不在此小都市如竹籔荒廢之城市般涅槃

世尊至其他之大都城猶如瞻婆城王舍城舍衛城

娑祗城憍賞彌城波羅奈城等

請世尊於此中之一城市般涅槃

於其處有甚多剎帝利之大講堂婆羅門之大講堂

居士之大講堂歸依如來之弟子

彼當供養如來之舍利

阿難勿作如是言

阿難勿言此是小都市如竹籔荒廢之城市

 

一八

阿難往昔有名為大善見王彼是正直好法之轉輪王

具足七寶征服四邊安寧人民

阿難此拘夷那竭乃大善見王之名為拘舍婆提王都

其王都東西為十二由旬南北為七由旬

阿難此拘舍婆提王都甚為繁榮富裕人民甚多

庶民匯集又有豐裕之食物

阿難猶如諸天之名為阿拉加曼陀王城之繁榮富裕

人民甚多庶民匯集又有豐裕之食物

阿難天神甚歡喜此拘舍婆提王都晝夜充滿十種聲音

猶如象聲馬聲兵車聲大鼓聲鼓聲琵琶聲

歌謠聲跋聲小鐃聲及第十之聲

 

一九

阿難汝往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等曰

瓦世達等今夜最後更如來當般涅槃

瓦世達等勿後來而後悔

如來於我等村之土地般涅槃

而我等不能得見如來於最後更」』」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阿難則整下衣持鉢以一比丘為伴而往拘夷那竭

 

爾時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人有要務集合於會議堂

於是尊者阿難往赴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會議堂至已

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等曰

瓦世達等如來於今夜最後更當般涅槃

瓦世達等提早集來提早集來

勿後來而後悔

如來於我等村之土地般涅槃

而我等不能得見如來於最後更』」

 

二一

聞尊者阿難如是言已末羅族等之青年

少女及末羅族之妻子等皆憂悲苦惱或有散亂頭髮而哭

伸臂而泣自投身地上如破碎之巖石展轉於地面

如來之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耶

世間之眼目隱蔽何其速耶

於是末羅族等之青年少女及末羅族之妻子等憂悲苦惱

而往赴末羅族惒跋單之沙羅林阿難之處

 

二二

於此阿難如是思惟

我若使拘夷那竭末羅族等一一敬禮世尊

恐怕全部敬禮世尊未完畢則天明矣

我使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每一家分排一團一團一團地

列見敬禮世尊而言

世尊今末羅族某某及妻子侍從等頂禮世尊足』」

於是尊者阿難依此方法於初更時分使拘夷那竭末羅族

頂禮世尊完畢

 

二三

爾時名為須跋之普行者住於拘夷那竭

普行者須跋聞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曇將般涅槃

於是普行者須跋作如是思惟

我曾從彼長老師及弟子普行者處聞言

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之出現於世甚是稀有

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曇將般涅槃

而我心生疑法

如是得沙門瞿曇對我說法使我如法捨疑生信

我當懷思於沙門瞿曇

 

二四

爾時普行者須跋詣末羅族之惒跋單沙羅林阿難之處

詣已如是言阿難曰

尊者阿難我曾從彼長老師及弟子普行者處聞言

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之出現於世甚是稀有

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曇將般涅槃

而我心生疑法如是得沙門瞿曇對我說法

使我如法捨疑生信我當懷思於沙門瞿曇

尊者阿難請引我得謁沙門瞿曇

如是言時尊者阿難告普行者須跋曰

止止友須跋

勿煩攪如來世尊甚為疲倦

普行者須跋再度……乃至……

普行者須跋三度對尊者阿難作如是言

尊者阿難我曾從彼長老師及弟子處聞言

阿羅漢等正覺者如來出現於世甚是稀有

今夜最後更沙門瞿曇將般涅槃

而我心生疑法如是得沙門瞿曇對我說法

使我如法捨疑生信我當懷思於沙門瞿曇

尊者阿難請引我得謁沙門瞿曇

尊者阿難三度如是言普行者須跋曰

止止友須跋

勿煩攪如來世尊甚疲倦

 

二五

世尊聞普行者須跋與尊者阿難之對談

於是世尊告阿難曰

止止阿難勿阻攔須跋

阿難且使其謁見如來

須跋所問之事皆因求知之問非欲煩攪

隨我答彼所問彼當速得理解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言普行者須跋曰

須跋請進世尊已與許可

 

二六

爾時普行者須跋則詣世尊之處

詣已問訊世尊互相交換友宜之言後卻坐一面

坐於一面之普行者須跋如是白世尊曰

瞿曇彼沙門婆羅門有僧伽有弟子智者而有名聲

為弟子之師一教之祖大眾尊敬者猶如不蘭迦葉

末伽梨憍舍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羅波浮迦旃

薩若毘那梨弗尼健子等依彼等自言以己智而知耶

皆不知耶

諸法或其部分知部分不知耶

止止須跋勿言彼等以己智而知耶皆不知耶

諸法或其部分知部分不知耶

須跋我為汝說法諦聽善憶念之我當說

普行者須跋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如是曰

 

二七

須跋於任何法律中無八支聖道者

其處則無第一之沙門果第二之沙門果

無三之沙門果亦無第四之沙門果

須跋於任何法律中有八支聖道者

其處則有第一之沙門果第二之沙門果

第三之沙門果亦有第四之沙門果

外道沙門之言論皆是空幻

須跋若諸比丘住此正道者

此世間則不空缺阿羅漢

須跋

  我歲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我出家以來  已經五一年

  正理正法地  常作徧遊行

  於此境地外  則無沙門果

不但無第二沙門果第三沙門果亦無第四沙門果

外道沙門之言論皆是空幻

須跋若諸比丘住此正道者

此世間則不空缺阿羅漢

 

二八

如是言時普行者須跋白世尊言

世尊之說法甚優妙哉

世尊之說法甚優妙哉

猶如扶起倒者現露覆蔽者對迷者示之以道

如於黑暗處持來油燈使具眼者得見諸物

世尊以如是種種次第說法

世尊我今歸依世尊法及比丘僧伽

我願於世尊之處出家得受具足戒

須跋若為其他外道者願於我法律中出家求受具足戒

應四箇月別住

四箇月後諸比丘承諾則令為出家修行之比丘

得受具足戒

然亦顧慮其性格之差別由我認許之

 

二九

世尊若以前曾為外道者請求於此法

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時應別住四箇月四箇月後

諸比丘承諾則令為出家修行之比丘得受具足戒

然者我可別住四年四年後諸比丘承諾

當為修行之比丘而受具足

爾時世尊言阿難曰然者阿難可以令須跋出家

尊者阿難應諾世尊唯然世尊

 

爾時普行者須跋如是告尊者阿難言

阿難汝親近導師霑潤正道汝得大利益

阿難汝得大利益

普行者須跋於世尊之處出家得受具足戒

受具足戒後不久尊者須跋離遠獨居不放逸

誠心精勤而住未久善男子為此由家而出

進入出家之生活於現世自知證得完滿之無上梵行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無更來此生

 此尊者須跋   證為阿羅漢
  彼世尊所化   最後之弟子

 

第六 誦品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

阿難若於汝等中有作如是思惟

大師之教言滅我等無復有大師

阿難勿作如是見

阿難依我為汝等所說之法與律於我滅後

當為汝等之大師

 

復次阿難諸比丘今以一詞互相交換稱呼

於我滅後勿再應用

阿難年長比丘應呼年少比丘之姓名

或以稱之

年少比丘應呼年長比丘為大德 具壽』」

 

阿難於我滅度後僧團若欲者小小學處可以捨

 

阿難於我滅度後對闡怒秘藏比丘應施行梵壇罰

世尊梵壇罰者何耶

阿難隨闡怒任意說語然諸比丘不與之言談不勸告

亦不教誡彼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若有比丘心中對於佛僧伽及正道有所疑惑者

諸比丘當詢問之

勿以後自為後悔

我等於大師面前時我等未得直接向世尊請問』」

如是言已諸比丘皆默然

世尊再度……乃至……世尊三度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若有比丘心中對於佛

僧伽及正道有所疑惑者

諸比丘當詢問之勿以後自為後悔

我等於大師面前時我等未得直接向世尊請問』」

至三度諸比丘亦皆默然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汝等為尊崇如來故不發問

諸比丘應以友人與友人之心情請問

如是言已諸比丘亦皆默然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誠是不可思議

世尊實稀有哉

世尊我深信此比丘僧伽中無有一比丘對佛

僧伽有所疑惑

阿難汝之所言是出自淨信

阿難如來亦有如是之智

在此比丘僧伽中確實無有一比丘對佛

僧伽有所疑惑

阿難於五百比丘眾中則最後之比丘亦到達預流果

不退轉法決定現證等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我告汝等

諸行皆是壞滅之法應自精進不放逸』」

此是如來最後之遺教

 

於是世尊即入初禪

由初禪起而入第二禪

由第二禪起而入第三禪

由第三禪起而入第四禪

由第四禪起而入空處定

由空處定起而入識處定

由識處定起而入無所有定

由無所有定起而入非非想定

由非非想定起而入滅想定

爾時尊者阿難如是告尊者阿那律言

尊者阿那律世尊般涅槃矣

阿難世尊非般涅槃

世尊入於滅想定

 

於此世尊由滅想定起而入非想非非想定

由非想非非想定起而入無所有定

由無所有定起而入識處定

由識處定起而入空處定

由空處定起而入第四禪

由第四禪起而入第三禪

由第三禪起而入第二禪

由第二禪起而入初禪

由初禪起而入第二禪

由第二禪起而入第三禪

由第三禪起而入第四禪

由第四禪起後世尊直入於涅槃

 

世尊入於涅槃時大地震動天鼓響鳴

世人恐怖身毛豎立

世尊入涅槃時娑婆世界之梵天說偈曰

 一切諸有情   皆捨世諸蘊

  大力正覺者   如來般涅槃

世尊入於涅槃時釋提桓因說此偈曰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世尊入於涅槃時尊者阿那律說此偈曰

 淨滅諸貪欲   心安救濟者

  得證般涅槃   牟尼寂滅時

  決定心不動   善忍諸痛苦

  猶如燈火滅   心解脫亦然

世尊入涅槃時尊者阿難說此偈曰

 其時甚恐怖   身毛皆豎立

  具一切慈悲   此等正覺者

  入於涅槃時

於世尊般涅槃時彼未離欲之諸比丘自投地上

如碎巖石展轉而哭

世尊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般涅槃何其速

世間眼目隱蔽何其速

彼已離欲之諸比丘正念正知而善忍耐

諸行是無常如何有不滅

 

一一

於此尊者阿那律告諸比丘曰

止止勿悲傷勿慟哭

世尊往昔豈非如是說乎

凡一切法之生起則具破壞分離之必然性要其不壞

不分離則無是處近親者可意者之別離亦復如是

諸天在譏我等

尊者阿那律之思惟諸天是何種類耶

阿難虛空之諸天有地上之俗念者則散髮而哭

伸臂而哭自投地上如碎巖石展轉而哭

世尊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般涅槃何其速

世間眼目隱蔽何其速

離欲之諸天正念正知而善忍耐

諸行是無常如何有不滅』」

 

一二

爾時尊者阿那律與尊者阿難談論法語以過夜

於此尊者阿那律告尊者阿難曰

友阿難往拘夷那竭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瓦世達等世尊已般涅槃想應詣往之時宜』」

尊者阿難應諾尊者阿那律唯然尊者

於晨早著下衣持鉢一比丘隨伴而往拘夷那竭

其時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正為此事會集於講堂

爾時尊者阿難即往赴拘夷那竭未羅族之講堂

至已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曰

瓦世達等世尊已般涅槃想應詣往之時宜

聞尊者阿難言已末羅族等之青年少女及末羅族之妻子等

皆憂悲苦惱或有散頭髮而哭伸臂而哭自投身地上

如碎巖石展轉而哭

世尊之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

世間眼目之隱蔽何其速

 

一三

爾時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告諸侍從曰

然者聚集拘夷那竭中所有之香花鬘及一切樂器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持所有之香花鬘

一切樂器及五百重布詣往末羅族想跋單沙羅林

世尊之舍利處

詣已以舞蹈歌唱奏樂恭敬供養世尊之舍利

並張搭天幕奉供曼陀羅花鬘

如是彼等度過第一日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如是思惟

今日太晚非荼毘世尊舍利之時

且明日我等舉行荼毘世尊之舍利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以舞蹈歌唱奏樂花鬘

恭敬供養世尊之舍利並張搭天幕奉供曼陀羅花鬘

如是度過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第六日

 

一四

於第七日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如是思惟

我等以舞蹈歌唱奏樂花鬘恭敬

供養世尊之舍利向南方抬至城南向城外

抬至城外之南方舉行世尊舍利之荼毘

爾時八人之末羅族首長洗頭著新衣並思惟

我等抬舉世尊之舍利

但不能舉起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如是言尊者阿那律曰

何因何緣此等八人末羅族首長洗頭著新衣並思惟

我等抬舉世尊之舍利

但不能舉起

瓦世達等因汝等有一意向但諸天有一異意向

 

一五

尊者諸天之意向者何耶

瓦世達等汝等之意向是

我等以舞蹈歌唱奏樂花鬘恭敬

供養世尊之舍利已向南方抬至城南向城外

抬至城外之南方舉行世尊舍利之荼毘

瓦世達等諸天之意向是

我等以天之舞蹈歌唱奏樂花鬘恭敬

供養世尊之舍利已向北方抬至城北由北門入城市

而抬至城市之中央

再由東門進東方名為天冠寺末羅族廟

於其處荼毘世尊之舍利』」

尊者聽從諸天之意向

 

一六

爾時天上撒曼陀羅華於拘夷那竭之全境

即使於廢物堆及垃圾箱亦如是堆至過膝

於是諸天與拘夷那竭末羅族以人天之舞蹈歌唱奏樂

華鬘恭敬供養世尊之舍利已抬舉世尊之舍利向北方

抬至城北由北門至城市中央

再由東門進東方名為天冠寺末羅族廟

於其處安置世尊之舍利

 

一七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如是言尊者阿難曰

尊者阿難我等當如何處理世尊之舍利耶

瓦世達等

如是處理轉輪王之遺體對如來之舍利亦應如此

尊者阿難如何是處理轉輪王之遺體耶

瓦世達等彼等以新布包裹轉輪王之遺體新布包已

再以真新之麻布包之如是一重一重包至五百重為止

然後置於油之金槨

再蓋外重之金槨便堆上諸香[/]

以火化轉輪王之遺體而於大四衢道建造轉輪王塔

瓦世達等如是之方法處理轉輪王之遺體

瓦世達等如是處理轉輪王之遺體

對荼毘如來之舍利亦應如此於大四衢道

建造如來之塔

若人於其處供養華圖繪及禮拜者

當長久獲得利益安樂

 

一八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令其眾侍從曰

聚集末羅族所有之真新麻布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以新布包世尊之舍利新布包已

再以真新之麻布包之如是一重一重包至五百重

然後置於金槨再蓋外重之金槨便堆上諸香[/]

遂以世尊之舍利安置於其上

 

一九

其時尊者摩訶迦葉與五百大比丘眾俱

由波婆進行至拘夷那竭之大道

其後尊者摩訶迦葉退出道路於樹下坐

其時有一邪命外道持曼陀羅華

由拘夷那竭進行至波婆之大道

尊者摩訶迦葉遙見邪命外道向彼行來見彼邪命外道

如是言曰知我等之導師耶

實然我知

由今之七日前沙門瞿曇般涅槃矣

以是因緣我得持來此曼陀羅華

其時未離欲之諸比丘等或伸臂而哭自投地上

展轉如碎石而哭

世尊之般涅槃何其速

善逝之般涅槃何其速

世間眼目之隱蔽何其速

又彼已離欲之諸比丘正念正知善於忍耐

諸行是無常如何有不滅

 

其時老年出家名為須跋坐彼大眾中

彼老年出家之須跋如是言彼諸比丘曰

止止勿悲勿慟哭我等完全從彼大沙門獲得解脫

汝等可行此汝等不可行此

來壓迫煩苦我等從今我等可為所欲為

其不欲者則不為之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告諸比丘曰

止止勿悲勿慟哭

世尊往昔豈非如是說乎

凡一切法之生起則具破壞分離之必然性要其不壞

不分離則無是處近親者可意者之別離亦復如是』」

 

二一

爾時四人末羅族之首長洗頭著新衣作如是思惟

我等點火於世尊之香[/]

然而點火[/]不燃

於是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如是言阿那律曰

尊者阿那律是何因何緣四人末羅族首長洗頭

著新衣如是思惟我等點火於世尊之香[/]

然而點火[/]不燃耶

瓦世達等諸天有別意向

然者尊者諸天之意向如何耶

瓦世達等諸天之意向是

彼尊者摩訶迦葉與五百大比丘眾俱

由波婆進行至拘夷那竭之大道

尊者摩訶迦葉未頂禮世尊之足

點火於世尊之香[/]是不燃著』」

尊者聽從諸天之意向

 

二二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詣往拘夷那竭之天冠寺末羅族廟

詣已褊袒右肩合掌三匝右繞香[/]取去足蓋

頂禮世尊足

又五百比丘眾亦褊袒右肩合掌三匝右繞香[/]

頂禮世尊足

如是尊者摩訶迦葉與五百比丘眾俱頂禮已畢

世尊之香[/]不點自燃

 

二三

世尊之遺身荼毘後其皮膚筋肉骨節及髓既不見煤煙

亦不見灰唯舍利遺骨存在

正如酥油燃盡不見煤煙

如是世尊之遺身荼毘後其皮膚筋肉

骨節及髓既不見煤煙亦不見灰唯舍利之存在

而此等五百重新布唯最外圍及最內二重皆盡燃化

世尊之遺身火化已由虛空降下甘霖

以熄世尊之香[/]

地湧甘泉以熄世尊之香[/]

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以一切香水熄世尊之香[/]

爾時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於講堂內

以槍弓作垣圍繞世尊之舍利七日中以舞蹈歌唱

奏樂華鬘恭敬供養世尊之舍利

 

二四

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聞

世尊於拘夷那竭般涅槃

爾時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

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剎帝利族我亦剎帝利族

我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毘舍離之離車族聞

世尊已於拘夷那竭般涅槃

於是毘舍離之離車族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剎帝利族我等亦剎帝利族

我等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

我等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迦毘羅城之釋迦族聞世尊已於拘夷那竭般涅槃

於是迦毘羅城之釋迦族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我等種族中最殊勝者

我等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

我等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遮羅頗之跋離族聞世尊已於拘夷那竭般涅般

於是遮羅頗之跋離族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剎帝利族我等亦剎帝利族

我等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

我等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毘留提之婆羅門聞世尊已於拘夷那竭般涅槃

於是毘留提之婆羅門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剎帝利族我是婆羅門

我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

我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波婆之末羅族聞世尊已於拘夷那竭般涅槃

於是波婆之末羅族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剎帝利族我等亦剎帝利族

我等亦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

我等亦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二五

如是言已拘夷那竭之末羅族向彼會集之群眾言

世尊是在我等之村地入涅槃

我等不能將世尊之舍利分與他人

如是言時香姓婆羅門向彼會集之群眾言

  諸卿請聽我一言  我等佛陀說忍辱

  因分無上人舍利  不應起殘害鬥爭

  我等應融洽和好  互相分配為八份

  讓佛塔廣徧四方  眾生信依具眼者

然者婆羅門汝且平分世尊舍利為八份

香姓婆羅門應諾會集之群眾唯然卿等

平分世尊舍利為八份已如是告彼會集之群眾曰

願諸卿等能以此瓶與我我以此造瓶塔並興供養

彼等將瓶給與香姓婆羅門

 

二六

畢鉢梨瓦那之莫利耶族聞世尊於拘夷那竭般涅槃

於是畢鉢梨瓦那之莫利耶族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

世尊是剎帝利族我等亦剎帝利族

我等亦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

我等亦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

世尊之舍利已全部分盡而無一份即受此灰

是故彼等遂持灰而歸

 

二七

爾時韋提希子摩竭陀王阿闍世

於王舍城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並興供養

毘舍離之離車族於毘舍離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迦毘羅城釋迦族於迦毘羅城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遮羅頗之跋離族於遮羅頗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羅摩伽拘利族於羅摩伽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毘留提婆羅門於毘留提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波婆之末羅族於波婆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於拘夷那竭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

香姓婆羅門造瓶塔供養

毘鉢梨瓦那之莫利耶族於毘鉢造灰塔供養

如是八舍利塔及第九之瓶塔第十之灰塔

如是以往如是說

 

二八

  具眼舍利有八份  七份供養閻浮洲

  最勝者其他一份  羅摩村龍王供養

  一牙忉利天供養  一健陀羅城供養

  迦陵迦王得一牙  另一牙龍王供養

  其光大耀此國土  殊勝供養物莊嚴

  如是具眼者舍利  受諸彼恭敬供養

  天主龍主人主供  人間長老與供養

  合掌尊敬禮拜彼  佛是百劫難遭遇

 

<南傳 大般涅槃經 >

(漢譯南傳大藏經 07 No.4 長部經典 16)

 

南傳 大般涅槃經 (通妙 譯).hwp

南傳 大般涅槃經 (通妙 譯).hwp
0.13MB

'대반열반경'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南傳 大般涅槃經 (巴宙 譯)  (0) 2015.09.08
大般涅槃經 卷上  (0) 2015.09.08
大般涅槃經 卷中  (0) 2015.09.08
大般涅槃經 卷下  (0) 2015.09.08